top of page

人生精鍊所-父親

當海回來時

父親一點也不把這些當問題

日夜不斷地提煉海水製造

不管時代變化多快

他都能不斷壯大

用壯碩的身軀撐住他們這一家

如果家是避風港

父親則是避風港的靠山 持續是他的天命

在外人眼中,沿海村落的父親有著「辛勤工作、逆境中持續前進」的印象。實際上,父親角色的天命面對大環境,可能是被時代潮流推著前進,或是為了養家餬口被迫持續「運作」。

 

父親的主題背景來自鹽分地帶詩人王登山《鹽工之歌》,日夜不停的生產就像一間「人生精煉所」,身上的輸送帶與鹽堆造型,代表日夜如廠房生產線不停歇,為了支持家庭生存,只能持續的運作。屋頂看似煙囪的造型,來自日治時期生產「溴素」留下的「提溴塔」遺跡,當時為了軍事需求而設置的短期工業,也代表沿海村落的父親們,為了生存不斷自我提煉。屋型源自傳統雙斜屋頂平房並延伸小旁房的造型,代表著雖然鹽漁村父權思維老舊,仍是家庭「避風港的靠山」。

DSC08241-修.jpg

設置單位 \ 交通部觀光署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

設置地點 \ 北門遊客中心

藝術設計 \ 陳昱良

影     像 \ 探索星球影像工作室

參與人員 \ 蔡岳達、魏婉如、張雅雄、姜春樹、姜智仁、羅凌芳、吳清白、鍾承松、陳守國、丁鶯吉、陳俊雄、林鳳全、森光亮、簡宜圓、賴玉沛、姜智軒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