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海之子-長子
當海回來時
他什麼都沒關係
在傳統宿命安排中
他早就上手且甘於一切
雖然夢想的爬梯依舊立在天台上
但是 對他來說似乎已遺忘
因為 他是海之子 承擔是他的天命
「長子」這角色,在鹽村家庭中屬於「傳承」的天命。在外人眼中,長子看似無需煩惱未來職向,相對的,他似乎也失去了「夢想」權力;即使家業在時代推進中已逐漸式微,守住家業並承擔一切的好與壞,是他的使命也是人生無奈。
作品以鹽分地帶詩人王登山《我是海之子》與《我是鹽鋪的兒子》作為背景參考,將象徵長子的屋型裝置命名為「海之子」,一方面代表出生在沿海村落,勢必一生與海共存;另一方面,如王登山生長在鹽村的「什麼都沒關係」的性情置入,帶出一種「沒辦法,誰叫我是海之子」,帶有自我嘲諷之意。
「海之子」造型源自大鹽堆與簡易工寮(早期供鹽工臨時休息的竹管屋),象徵著長子無時無刻都需巡視鹽田。屋頂上的爬梯,代表看顧的鹽田廣大;同時,也寓意著身為鹽工家庭的長子,對於未來志業無法選擇的無奈感,「夢想爬梯」的終點似乎已消失不見。


設置單位 \ 交通部觀光署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
設置地點 \ 北門遊客中心
藝術設計 \ 陳昱良
影 像 \ 探索星球影像工作室
參與人員 \ 蔡岳達、魏婉如、張雅雄、姜春樹、姜智仁、羅凌芳、吳清白、鍾承松、陳守國、丁鶯吉、陳俊雄、林鳳全、森光亮、簡宜圓、賴玉沛、姜智軒
bottom of page